欢迎来气功研究所!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首页    
费伦教授
  时间:18/05/14 16:01     点击次数:    

费伦教授,男,1931年出生,原复旦大学物理化学教授。主要从事分子微观结构与其宏观性能关系的实验研究,涉及材料科学、生物化学等多种领域。

1955 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化学系,留校工作,主要从事物理化学方面的教学工作和分子结构构/效关系的科研的工作;1979年担任复旦大学化学系副主任分管科研,及筹建“复旦大学分析测试中心”。1983年任“分析测试中心”副主任及主任;1993年开始,承担国家级《攀登计划》中“经络的研究”项目的“人体经络物质基础探索”子课题的研究工作,至今;1997年退休;2001年开始,先后任“上海市经络科学研究所”所长、“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等职务;2006年开始,重点转向针灸及中医方面的临床研究工作,至今;2011年5月-2012年5月,受聘“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任客座研究员。

学术研究背景

1、研究中医的缘起

1989年10月,任国家教委科技司顾问时,作为国家教委的代表参与对国家科委《攀登计划》各个课题的立项审查时,为《经络的研究》课题受攻击而抱不平,遂转向探索经络的物质基础。

2、经络实质研究探索

1993年获得《经络的研究》一个子课题经费的支持,正式开始从事“经络物质基础及其功能性特征的实验探索”。在1996年11月的第65次香山科学讨论会上,以主题发言的身份,介绍课题组三项探索经络物质基础的突破性实验发现(论文发表于1998年3月31日出版的《科学通报》上)。

2001年,在汪道涵、陈至立、原上海市科委副主任魏瑚和市科委原领导周克等上海市领导的支持下,筹建“上海市经络科学研究所”,挂靠于上海市科委,任该研究所主任;其后,在徐匡迪市长的支持下,将该研究所改建、扩大为“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中心”,任该中心的高级研究员。

3、深入探索中医学理论

由经络学的突破性研究,转向更深入地生命科学及中医学理论研究。2005年5月,在《物理学报》上发表了“蛋白质分子中电场激发的孤子特性”,2008年10月在德国海德堡医学院的国际会议上发表了“中医学说的整体性质与耗散结构功能的相关性”(“The Interrelation of Holistic Characteristic of the TCM Theory withthe functions of Dissipative Structure” ),2010年在全国针灸经络年会上发表了《脏腑痼疾的“辩经选穴”和发疱灸的运用》,2011年8月在全国针灸经络年会上发表了“经络物质基础及其本质的研究进展和展望”的总结性文章。

2006年,在国家科技部办公厅主任梅永红和研究员贾谦、张超中的授意下,开始以中医为主要对象,研究《整体性科学》,涉及“四诊合参”、“辩证论治”和“扶正祛邪”等学说的系统学逻辑思维模式,和耗散结构理论,至今。在国际、国内的学术会议上,发表与上述研究相关的论文多篇。

2003年开始,与所率临床研究团队共同研制《计算机辅助系统医学诊疗系统》,通过大量临床试验,检验其正确度,并不断改进,直至2010年臻于完善。该《系统》将中医的经络辩证、六经辩证、脏腑辩证、及四诊合参等理念,综合成一个计算机化的诊断框架软件,并采用计算机信息采集、网络传输和信息处理等先进技术,将用户终端与数据处理中心连接起来。临床医生只须将采集到的各种经络信息和症候、体征信息输入到数据处理中心,即可从终端上获得确切的全科诊断结论,可为临床医生作出参考性质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意见,该《系统》具有推广、普及的意义。

4、探索太赫兹波在生命科学领域的运用

2011 年5月经中科院院部批准,受聘为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生物光子研究中心”,任客座研究员,从事“太赫兹波”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等的研究工作。发现气功发出的所谓“气”,其主要成分是一种“太赫兹”波段的电磁波,它对生物分子的“活性”会产生重大影响。2012年8月,经中科院院部授意,筹建“中医重点实验室”,后又升级为“中医科学研究所”。11月提出了具体的筹建方案,并更名为“系统医学研究所”。

【关闭】

更多>>推荐会员

热门文章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5-2016 江西中医药大学气功研究所 ALL rights reserved | 赣ICP备13005956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