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气功研究所!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首页    
对心学中“心体”的认识——黄仕霞 暑期集训心得
  时间:20/08/26 20:19     点击次数:    



《论语▪子路》中说:“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从事修层面谈论功夫与心之本体的关系。心之本体与功夫分不开,有本体就有功夫,无功夫就无本体。樊迟问仁,是向孔子求本体,孔子教他做功夫。说:“凡事与人打交道的地方,哪个离得开居处、执事、与人的境界?”孔子这段话告诫我们要从日常的“做功夫”中体悟心之本体。


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不断丰富、充实、发展,汇聚成浩瀚的文化宝库,贯穿着内圣外王这一主线中。梁启超说:“内圣外王之道一语,包举了中国学术全体,其归在于内足以滋养,外足以经世。”台湾学者林继平现货能够对“内圣外王”给予高度评价,说:“如以现代眼光看,所谓内圣学,实即高度智慧修养之学;外王学,则为广泛致用于人生社会学,因此不妨更名为智慧之学与致用之学。”中华心学的高度就是“圣贤心法自孟轲死后失传”。儒、释、道三家对心学的修持都是要实现形而上的“自性本体”。


认识了心的实体,方可进入圣贤的康庄大道,若对实体不清不楚,糊糊涂涂,就不可得道,不明真相。如朱熹嫡传弟子黄勉斋说:“致知乃入道之方,而致知非易事。要须默认实体,方见端的。不然,则只是讲说文字终日藐豌,而真实体段不曾识,故其说易差而其见不实,动静表里有未能合一,则曰为善,而卒不免于自欺也…不至流于口耳之学。”如何才能得道真知?程子说:“大凡学问,闻之、知之皆为不得。得者,须默识心通。学者欲有所得,须是要诚意烛理,上知则颖悟自别,其次须一义理涵养而得之。”


郝敬认为对为学需要先认识心体,说:“养心先要识心体,孟子说:“苟得其养,无物不长。”先儒谓先有个物,方去养,方会长…是万物皆备,仁之全体也,便是端倪。识此方去日用上护持,工夫才有下落,先辈谓如鸡孵卵,如龙养珠,先要有珠有卵,方去抱养,费茫茫泛用其心也。今人病痛,只为心不在躯壳内,所以形空气散,日趋朽败”。做学问,要从自身修养做起,认识自心是修养内在的根基。



 

【关闭】

更多>>推荐会员

热门文章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5-2016 江西中医药大学气功研究所 ALL rights reserved | 赣ICP备13005956号-3